你好,欢迎进入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Image
Image

秋季练功与养生


编辑:2017-09-19 14:42:36

秋季,气候由热转寒,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时期。从传统中医角度讲,也是人体内阳消阴长的过渡期,故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随着“夏长”到“秋收”而相应改变,以适应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秋季总的气候特点是干燥,故常称之为“秋燥”。由于肺主气,司呼吸,合皮毛,与大肠相表里,当空气中湿度下降时,肺、大肠与皮毛首当其冲。燥邪伤人,容易消耗人体津液,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上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甚或皲裂等症。所以,秋季养生要以“收”、“养”为主,遵循防燥养阴的总原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养。


一、运动锻炼上,多习练健身养生功法,强肺益气,养阴护阳

秋季是气候多变的季节,初秋偏热、中秋昼夜温差大、晚秋凉而干燥。初秋和中秋时节,运动养生要以保养、内守阴气为主旨,不宜做运动量太大的项目,以防汗液流失,阳气伤耗,以至阳损及阴。但总的来说,秋季天气凉爽,适宜人们进行户外运动。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肺活量,加大肺的“吐故纳新”的功能,提升肺的通气量和摄氧量,增强呼吸系统防病抗病能力,减少秋冬季节呼吸道系统疾病的发生。“一场秋雨一场凉”,随着秋天气候在逐渐变凉,人的血液循环等生理功能相对的要趋向减弱,所以要求适当增加运动量,以加强心肺功能,抗御寒冷。既宜动又宜静,是秋季运动养生的时令特点,而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办法之一即是进行健身气功的习练。本文列举一二,以供参考。

易筋经出爪亮翅势,三盘落地势,卧虎扑食势。练习出爪亮翅势时,通过展肩扩胸以及肩臂来回的屈伸运动,可反复刺激到云门、中府等穴位,从而能调节肺部功能,增强肺部活力,促进全身气血运行。由于“肺主气,司呼吸”,习练三盘落地势时,通过下蹲按掌时发出匀速、深长的“嗨”音,能达到增强肺活量的功效。卧虎扑食势这一式,通过两拳经两侧胁肋部上提至肩前云门穴,然后向前扑按的动作,可有效调节胸腔的容积,扩大胸腔中气体流动的范围。

五禽戏之鸟戏。鸟戏包括鸟伸和鸟飞,通过两臂的上下运动及拇指和食指的紧绷、上翘动作,可以加强肺经经气的流通,刺激到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相关穴位,从而提高肺脏功能。

六字诀之呬、嘻字诀。口吐“呬”字并配合展肩扩胸和藏头缩脖等动作,可促使肺部将淤积其中的废气呼出,达到调理肺脏和促进气体交换的作用。口吐“嘻”字并配合肢体动作带动全身气机的升降,可调理到上焦心肺。

八段锦之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两手托天理三焦这一式通过双手交叉上托,缓慢用力保持身体对拉拔长,可使习练者三焦通畅,气血调和。左右开弓似射雕这一式通过拉弓射箭的姿势,双肩大开大合,胸腔得以扩张,并通过坐腕竖指成八字掌,可刺激到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相关穴位,从而能调节肺部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

大舞之昂首势,抻腰势,揉脊势,飞身势。习练昂首势时,通过两臂平举,然后再屈膝下蹲、昂首翘尾、沉肩坠肘、脊椎反弓的动作,可有效调节胸腔的容积,扩大胸腔中气体流动的范围。抻腰势这一式,通过前抻和后坐这两个动作环节,两手始终合掌收于胸前膻中穴的位置,可以很好的调理到心肺两脏。通过揉脊势的摆臀侧屈,同时带动手臂上摆至与上体躯干成一直线,可调理肺经和大肠经的行气脉络,利于强肺益气。习练飞身势时,通过两臂的摆动可疏通肺经和大肠经等经络,对加强肺经经气的流通,提升肺脏的呼吸力和缓解胸闷气短等有较好的调理作用。

马王堆导引术之挽弓,引背。习练挽弓时,通过展肩扩胸、昂首顶髋以及两手臂对拉动作,意念应从胸部中府穴经肘部尺泽穴贯注到拇指内侧少商穴,即手太阴肺经的行经路线。引背这一式,通过抻臂拱背以及两臂前伸后引时,意念应从食指端的商阳穴经肘外侧的曲池穴贯注到鼻翼两侧的迎香穴,即手阳明大肠经的行经路线。通过这些循经导引的习练,有利于改善呼吸系统和肠胃功能,防治气喘胸闷等疾病。


二、生活起居上,早卧早起,适度秋冻,防燥伤人

   秋天的早晨是四季中空气最清新、含氧量最高的时候,宜早点起床,广步于庭,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适当做一些晨练。秋天的夜晚,气温转凉,上了年纪的人宜早睡养神,以顺应“阴精收藏,收敛神气”的养生法则。早睡以敛肺气,顺应阳气之收;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过。秋季早睡早起正是顺应自然规律,符合这一阶段的睡眠要求,有助阴精内蓄,保持人体阴阳调和,还可以起到防止疲劳乏困的作用。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得杂病。”就是说秋季气温稍凉爽,不要过早过多的增加衣服,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机体耐寒能力。但要根据自身情况和气候现状灵活掌握,冻得适度才行。尤其是年迈体弱的老者和体弱年少的儿童。另外,每天早晚可尝试冷水浴面,顺带用拇指摩擦鼻翼两侧迎香穴10~20次,可有效预防鼻炎和治疗鼻塞不通。

   夏去秋来,秋风阵阵,带给人们的是肃杀意境,一片“燥”意,鼻干,口干,咽干,皮肤干裂,皱纹增多。秋燥伤人的后果中医说是“伤阴”,西医说是脱水。中医认为,水为万化之源,是生命的摇篮,是“阴中至阴”,秋燥伤阴,伤津液,继而伤血。“秋燥”疾病,就是发生于秋季的急性外感热病。其病因是感受秋令燥热病邪,病症特点是在一般感冒症状的基础上,伴见口、鼻、唇、咽及皮肤干燥,表现为发热,有点怕冷,头痛,少汗,咳嗽少痰,咽干鼻燥,口干唇裂等。这类病症虽不是大病,但如不及时治疗,病邪会深入,病症会加重,少数人还会出现高热、抽风、出血等严重危象。


三、饮食调摄上,以清淡和滋阴润燥为主,少辛多酸

秋季燥邪当令,易伤人津液,造成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皮肤干燥等病症。所以,秋季防“秋燥”,多食用滋阴益气、宣肺化痰的食品,如西洋参、桔梗、百合、杏仁、陈皮等;润燥养肺的食品,如蜂蜜、黑芝麻、白木耳、梨、莲藕、山药、红薯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多喝粥进行调养。这些食物能补养肺阴,可防止机体在阴虚的基础上受燥邪的影响,使气血运行的阳气有所收敛而不外散,积累精气和营养。对减缓秋燥,防便秘,保护皮肤等能起到较好的效果。秋季养生饮食宜“少辛多酸”。所谓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秋应于肺,肺属金,通气于秋,秋天肺气偏盛,少吃辛味,是以防肺气太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太盛可损伤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即多吃一些酸味食物,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过盛肺气的侵入。


四、情志调节上,保持愉悦心境,切忌过度悲忧

深秋之时,气温肃降,光照时间渐少,枯叶凋零,草木摇落的红衰翠减残景最易让人产生凄凉、垂幕的悲秋情怀,人也易产生忧郁、烦躁等情绪变化。故有“秋风秋雨愁煞人”之说,而悲忧最易伤肺。这时应注意保持神志安宁,情绪乐观,千万不可恐伤悲思,应收敛神气,为冬令潜阳做好准备,使情志与“秋收”之气相适应。比如我们可以自己调节情绪,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例如唱歌、跳舞、习练健身气功、吟诗、作画、书法、撮影等活动,而习练健身气功时配上悦耳动听的音乐就是不错的选择。另外,我国素有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赏景的习俗。登高远眺,胸怀顿开,心旷神怡,可使一些忧郁、伤感顿消。


结语

秋天,自然界的万物都已成熟,是结果收获的季节。因此,人们秋季养生也应该与大自然相应,遵循秋季“养收”这一原则,在精神保养、运动养生、饮食调养、起居调理等方面采取自我保健措施,顺应秋季的变化规律,因时调摄,才能为冬藏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任秋林)

Image
中国健身气功协会版权所有  北京乾正隆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备案:京ICP备1500581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7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