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昌贯虱”文化内涵解诂
编辑:2017-03-09 10:48:59
“纪昌贯虱”是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第四式。该成语取自《列子•汤问》:说的是,纪昌拜射箭能手飞卫的故事。纪昌拜师后,其师对他说:你要想学好射箭,第一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眨眼;第二你要把很小的物体看得很大,将模糊的东西看的很清楚后才谈得上射箭。
纪昌遵照师命,先是仰躺在妻子织布机下,目不转睛地看着穿来穿去不停的梭子,两年后,当有人用锥子尖儿向他眼睛刺去都不眨眼。
为了将很小的物体看得很大,于是,他又捉了寄生在人身上的一只虱子,用牛尾毛拴住吊在窗口,经过三年目不转睛的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将虱子看得犹如车轮,将其他的东西看得犹如山丘一样。至此,他便用燕国的牛角做的弓,搭上朔蓬之箭朝虱子射去,弦声响处,利箭穿通了虱心,而牛尾毛却纹丝不动,这就是“纪昌贯虱”故事的由来。
让我们再从“纪昌贯虱”动作结构来看一看,该势主要是通过习练者躯体的左旋右转以达滋阴补肾、固肾壮腰、强身健体之效。
那么,躯体的“左旋右转”为何有滋阴补肾、固肾壮腰、强身健体的作用呢?现拟从以下三方面阐述:
1、命门、神阙相对接,阴虚肾病远离我
中医学告诉我们,在人体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有一长寿大穴“命门”(命门属于肾,左为肾,右为命门)。《难经•三十九难》云:“命门者,精神之所舍也,原气之所系,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其气与肾通(指命门是两肾中间的动气),”而“肾间动气”,即生气之原,乃是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
中医学又告诉我们,身体前面正中之任脉上也有一长寿大穴“神阙”。《会元针灸学》云:“神阙者,乃神之所舍其中也。上则天部,下则地部,中则人部,而两旁有足少阴肾经之气穴、肓俞,上有水分、下脘,下有阴交、气海、关元,脐居正中,入门之阙,神通先天”。《中医针灸学》亦云:“神阙之神,乃心灵、生命力是也,阙是君主居住之门,为生命力居住的地方。”又云:隔姜、隔盐灸之,对肾病、中风虚脱、形惫体乏、脱肛,妇女不孕等病症有效。
实践证明,当人们习练“纪昌贯虱”动作时,由于躯体的左旋右转,可有效地促使、激发督脉上命门之脉气与任脉上神阙之脉气,前后相交,阴阳和合,从而取得滋阴补肾、温补肾阳,生命能大增,强身健体之效。
2、任督二脉巧结合,百脉接通精不竭
中医学告诉我们,人体躯干上有督脉,而督脉循行于背部正中,贯脊属肾、络脑、以统率一身手足三阳经脉,为诸“阳脉之海”(见经络图2)。
在人体腹面上有任脉,而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其脉与手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有“阴脉之海”之称(见经络图3)。
另据《生理解剖学》记载:“脊柱是由椎骨、椎间盘和韧带等构成的,脊柱中央有椎孔连成的椎管以容纳脊髓。其周围分布着脊神经31对(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与脊髓相连。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其后支支配着背部肌肉运动和背部皮肤感觉;胸神经的前支,沿着肋骨下缘形成肋间神经,支配着胸腹壁的皮肤和肌肉;颈神经、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互相交织,形成神经丛(分别称之为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等),各神经丛又分出许多神经,分布于颈部、上肢、下肢等处的皮肤和肌肉。
当人们练习《十二法》中的“纪昌贯虱”势时,由于身体躯干反复多次地左旋右转、能促使压力均衡顺利传递,所以,不仅对腰部的椎间盘和韧带有着良好的锻炼作用,尚可对肾经脉、膀胱经脉以及对颈、胸、腰、骶尾部之神经、肌肉、皮肤乃至上下肢、内脏也均有着协调发展之效;不仅可有效地发挥贯脊属肾之督脉对全身阳气的统率、督促作用,而且还可有效地发挥任脉对全身阴经脉之妊养、担当作用,从而取得“医书有任督,人能通此两脉,则百脉皆通”之效及“精气充盈,髓海得养”,强身健体之果。
3、劳宫、涌泉齐点捻,养心滋肾岁长春
《子午流注说难》云:“劳宫为心包络之荥火穴,臣使之官,代心主之官行政而劳,故名劳宫。
《穴名选择》云:“劳宫,劳指劳动,宫是王者所居之室……,而手为劳动之器官,故名劳宫。”“心包为心之外卫,性属相火,火经火穴是心火的代表。该穴位于掌心横纹中,当第三掌骨的桡侧,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具有养心及防治中风昏迷、中暑、心痛、癫狂、痫症等作用。”
《甲乙经》云:“涌泉者,穴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肾属水,喻穴为泉水之初出之处,犹如泉之涌出于下,故名涌泉。该穴位于人卷足时,在足心前三分之一之陷中。”
《穴名选择》云:“涌泉之涌,是水腾溢之现象,泉,为水自地出,本穴为足少阴肾经脉气所出之井穴,位于足掌心凹陷处。犹如地出涌泉之状,故以为名。”《子午流注说难》亦云:“涌泉乃肾所出之井穴,藏真下于肾,肾者主水,故穴在足心,名曰涌泉。该穴具有滋肾及防治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等。”
研究资料表明,十二法“纪昌贯虱”之姿势,从动作结构来看,既可以作用于手厥阴心包经之劳宫穴;又可同时作用于足少阴肾经之涌泉穴。如:练习者练习该势时,当左脚向左开步后,接着就身体左转,左腿屈膝下蹲,右脚跟后蹬捻地以刺激涌泉;同时左、右掌均随之握拳,中指端点按劳宫(动作图1——动作图3)。习练者右脚向右开步做动作亦然。
中医学家告诉我们:纪昌贯虱动作这样做,既可以养心安神,又可以滋阴降火。对心肾不交,心烦少寐,头晕目眩,耳鸣腰酸等症有效。
中医学家又告诉我们,引起人们“心肾不交”等症状之原因,一是由于肾阴不足,水火不济之故。所谓水火不济,即水不能上济于心,而由于水不能上济于心,必然出现心火内动,扰动心神,故人心悸而燥,不得安寐。二是由于肾阴不固,精亏于下之故。由于肾阴不固,精亏于下,则会出现阳扰于上,从而致使人出现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脉细数等症。这些均属阴虚火旺之症。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常年练习“十二法”的李先生来电问我。他说:“每天晨练之前,我们都将“纪昌贯虱”动作作为功前准备,没想到,做完后觉得精神特别舒畅,刚才耳朵还鸣响心烦、很快消失了,心也不慌了,头胀也减轻了,当晚睡觉也香甜了。”我告诉这位李先生说:这可能是练功带来的结果,古人说得好:“劳宫、涌泉齐点捻,养心滋肾岁长春嘛。”因为“纪昌贯虱”这个动作可有效的作用于涌泉和劳宫穴,而涌泉和劳宫穴,一个属肾经穴,一个属心包经穴,加上你们长期习练,所以既有助于心火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又有助于肾水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从而维持人体生理之动态平衡。
这就是“纪昌贯虱”势健身机理及文化内涵之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