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进入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Image
Image

谈“调理脾胃须单举”之“和”


编辑:2024-11-12 00:00:00

中医里的脾胃,不单是指脾脏和胃脏,而是涉及消化、吸收、免疫、循环等多个系统的功能总称。《素问》中所说: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仓廪指粮仓,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统主水谷,因此被称为“仓廪之官”。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即可助力调和脾胃、培固“后天之本”。练习时我总结为三“和”:动作“函和”、气机“顺和”、心态“恬和”。

 

一、动作“函和”

函和,即和合,协调,出自《魏书·崔楷传》,“天地函和,日月光曜”。首先,调理脾胃须单举由“上升”和“下落”两条动作路线组成,需要把握以下要点:

(一)上升:接上式,双手捧在腹前,掌心朝上,双腿膝关节弯曲。

动作1、怀抱婴儿:

双腿缓缓升起,双臂内旋,左手上升到左胸前,指尖朝向斜上45度;右手落在右腹前,指尖朝向斜下45度,双手掌心均朝内,呈抱婴儿状。

注意:左右手距离身体均约10厘米,不能过大或过小,或出现左手距离远,右手距离近等不一致状况。两手各执一边,不能过身体中线。

动作2、敬礼:左臂继续内旋上升,左手至左额前,像敬礼姿势;同时,右臂内旋,右手下落至右胯前。

动作3、上撑下按:上动不停,双臂继续内旋,左手上升至肩膀上方,掌根上撑,手掌斜朝上,定式时左手中指指尖与肩井穴约在一条垂直线上;右手下按在右胯旁,距离身体一掌,指尖须朝前;双腿站直;双手力达掌根,上撑下按的同时双脚大脚趾有意按向地面。

注意:上撑下按时,双臂肘关节不能完全伸直,直中略带曲;两肋间有抻拉挤压感;大脚趾按向地面以便刺激脾经的井穴“隐白穴”。

(二)下落:

动作1、敬礼:双臂外旋,沉肩、垂肘、旋臂,左手下落到左额前;右手由右胯旁回到右胯前;同时,身体重心下沉,双腿也随之下落,膝关节微屈,大脚趾放松。

注意:双手须按原路线返回;左手须肩带肘、肘带腕下来,不能直接下落。

动作2、怀抱婴儿:双臂继续外旋,左手下落到左胸前,指尖朝向斜上45度;右手回到右腹前,指尖朝向斜下45度。

动作3、下落:身体重心继续下沉,双腿膝关节弯曲;同时,双臂外旋下落,双手捧于小腹前,掌心朝上,两掌指尖距离约10厘米,两掌与身体距离约10厘米。

本动作在八段锦完整套路中左右各做3遍,右边动作与左边相反,原理一致。单式练习时可根据身体状况增加练习数量。

其次,“函和”不仅是动作协调规范,还要“求于形似之外”,这里借鉴苏轼关于品评绘画的观点“论画似形似,见于儿童邻”,即评价一幅画作的好坏若只以“形似”论其,那是幼稚的见解,无非是儿童见识罢了。同样,八段锦在动作运行过程中也需要考虑形以外的特质,即“气韵生动”、“形神兼备”。上升时“怀抱婴儿-敬礼-上撑下按”和下落时“敬礼-怀抱婴儿-下落”既要准确做出各个动作节点,又不要刻意停留,要自然、流动、连贯、圆融;上撑下按时,肩膀松沉,上手上撑和下手下按要由“对拉拔长”的劲力贯穿,体现出“劲健”之势;此定式动作,看似停顿,实则“势断劲不断,劲断意不断,意断神可接”,以意导气,意到则气到,气到则血到,气血到则百病不生。同时,双臂不能完全伸直,直中带曲的特点又是“含蓄”、“留白”人生智慧的呈现。

 

二、气机“顺和”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在中医理论中,气的升降运动被称为“气机”,它是生命活动的根本。气机的顺和,也被称为“条畅”,有赖于动作中呼吸的配合和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

(一)“吸-闭-呼”呼吸方式

调理脾胃须单举呼吸要顺畅,采取的是“吸-闭-呼”的方式,即:吸气上举,上撑下按闭气1-2秒,呼气下落。

 

(二)脾气“升清”与胃气“降浊”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胃气下降,即“降浊”,是把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胃的腐熟,使五谷得以下行进行初步消化;脾气上升,即“升清”,可以助胃一臂之力,吸收水谷精微和转运水液并进行雾化,供养心、肺、肝、肾。同时,统摄及升提内脏,以使其各安其位。《素问》中说: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气在上,则生胀。胃以降为“顺”,胃气不降反升,被称为“胃气上逆”,就会出现打嗝、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脾以升为“和”,如果属于中央的脾气下降,则被称为“脾气下陷”或“中气下陷”,轻则头晕、懒言;重则出现子宫脱垂、胃下垂、脱肛等脏器脱垂现象。“脾居中央,灌溉四旁”,如果把人比作树,脾胃就是土壤,只有使脾气升清和胃气降浊的气机“顺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才能输布全身,气血充足,滋养五脏六腑,外荣四肢百骸,以养全身枝干。所以,做调理脾胃须单举这个动作时,可以意念在“上手擎天,下手拄地”,上托下按的过程中,有利于脾的升清功能和胃的降浊功能,以达到调理脾胃的功效。

脾胃虚弱的人日常除了练习动作“调理脾胃须单举”,还需要注意脾胃怕凉,尽量不要吃生冷、辛辣、油腻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注意腹部保暖。从五色养五脏的角度来说,黄色入脾胃,所以多吃小米、南瓜、地瓜等黄色食物。

另外,调理脾胃还可以配合按摩以下两个穴位:

1、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约四横指,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左右腿各有一穴。俗话说“常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按摩此穴可以调理脾胃、改善食欲不振、消化吸收不良、腹泻、便秘等症状;同时,补中益气、强身健体、解除疲劳、增强免疫力,是人体的长寿穴。

2、中脘穴:《黄帝内经》中记载“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藏六府皆禀气于胃。”中脘穴位置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主治纳呆、胃脘胀痛、呕吐、返酸、呃逆、食积不化等症。《循经考穴编》中云:中脘治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平时可以用食指中指两指并拢,每次用指腹按揉中脘穴3-5分钟。

 

三、心境“恬和”

调理脾胃须单举不仅调和脾胃之气,还修炼心境的“恬和”。首先,追求内心的沉静。练习过程中,我们要控制自己的内心,尤其是初练习,心神很容易被外界环境和事物干扰。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当众孤独”,即将思绪全部集中在上下肢的路线和动作节点上,即使在闹境中似乎只有自己存在一样,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沉下来。这样以“一念代万念”的方法,逐渐养成专注力,头脑中的那些小念头也就自然驱散了。古语有云:静而后定,定而后安,安而后虑,虑而后得。静是古人追求的精神境界和审美理念。“每逢大事有静气”。《荀子》中也说:“心何以知?曰:虚一而静”。练习八段锦就是要内心沉静,风动、影动、形动,唯此心不动。

其次,追求心灵的自由。南宋画家马远有一幅《寒江独钓图》,一个老翁蜷缩着身体在江面上独钓。只有几笔水波,一条船,给人一种孤寂的感觉。这与唐代柳宗元的一首诗《江雪》意境相仿,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古代垂钓题材的画和诗很多,独钓不在渔获,而是一种境界,他是躲过人世的风烟,钓得一份宁静和自由。而我们平日被各种信息包围、维护各种人际关系,想想自己有多久没有“独处”过了?尼采说过,我们走的太快,是该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了。练习八段锦正是和自己独处的时光,在方寸之地,放着柔和的音乐,只要起势开始,内心便获得自由与回归。心境“恬和”,即安静、恬淡、平和。八段锦,就是心灵的方寸之地!



Image
中国健身气功协会版权所有  北京乾正隆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备案:京ICP备1500581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7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