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进入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Image
Image

健身气功与心理卫生


编辑:2017-11-13 16:25:39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满状态。”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重申“健康不仅是疾病或体虚的匿迹,而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总体状态,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高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而其实现,则要求卫生部门及社会与经济各部门协调行动。”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新地平线》中提出了健康的三个主题:生命的准备、生命的保护、晚年的生活质量。它要求卫生工作由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类发展为中心上来;它的核心观念是维护健康和促进健康。

当代的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演变为“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其特征是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个体扩大到整体,从医院扩大到社会。心理卫生具体指的是以积极的、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的、正常的情绪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和自然环境有良好的适应。从心理卫生的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它与心理健康所要求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讲究心理卫生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心理健康。

健身气功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健康”二字进行的,它的基本思想是强身防病,强调正气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防微杜渐治未病,在整体观念及辩证思想的指导下去把握生命和健康。健身气功重视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强调在功法习练的过程和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地认识人类的生命活动和积极地预防疾病,以达到强身防病、益寿延年的目的。

《管子•内业》可说是最早论述心理卫生的专篇,为什么叫“内业”呢?内,就是心,业就是术,内业者,养心之术也。管子认为,心是“精之所舍而智之所生”的物质器官,这就把养心之术建立在唯物的基础之上,他在谈到“得道之人”养心之术时,就提出了要具有“四心”的心理状态:一是善心,“凡道无所,善心安爱”,二是定心,“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肢强固,可以精舍”,三是全心,“心全于中,形全于外,不逢天灾,不遇人害”;四是大心,“大心而敢,宽气而广,其形安而不移”;要达到四心标准,则必须采用一定的养心方法。他归纳为:一是“正静”,即形体要正,心神要静,如能这样,就有益于身心,能收到耳目聪明、筋伸骨强的效果。二是“平正,”也就是和平中正的意思。平正的对立面,即为“喜怒忧患”,他说:“凡人之生也,必以平正;所以失之,必以喜怒忧患。”他认为一个人要想长寿,就必须保持心地的和平中正,节制五欲和喜怒二凶,所以他说“平正擅胸,论治在心,以此长寿。忿怒之失度及为之图,节其五欲,去其二凶,不喜不怒,平正擅胸”。三是“守一”,要专心致志,不受外在的干扰,则能心身安乐,所谓“能守一而弃万苛,见利而不诱,见害不惧,宽舒不行,独乐其身。”

健身气功讲究“心身并练”,“形神兼备”、“内外如一”,把涵养道德、与人为善作为修炼养生的技术要素,认为德有多高,功就有多深。要求练习者首先要净化心灵、排除杂念,具有超脱世俗纷争的意境,才能在练习中精神贯注、思想集中,从形体运动中影响气质,修德悟道,达到端庄品格操行、增强体质的效果。古人说:“修心养性”,就是包含着心理、道德和思想等内容,它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培育人们要有远大理想与乐观主义精神,要有宽广的胸怀,坦荡自在,恬淡愉悦,心旷神怡,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关系到如何做人的问题。只有品德高尚的人,心灵美的人,讲究职业道德的人,才能回首往事而无愧,实现老子说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例如,在练习健身气功时要心胸开阔,心无杂念,宁静空寂,把握到这些要求,才是把握到健身气功的精髓。这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也是以德治国的具体体现。

孙思邈继承《黄帝内经》“治未病”的思想,重视养生和心理卫生,他认为,要真正做到“治未病”,延年益寿,就必须调摄形体,注意不断运动,同时也要调摄精神,讲究心理卫生,他写道:“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不疲,及强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养性之道,莫久行久立,久坐久卧,久视久听……莫强食,莫强酒,莫强举重,莫忧思,莫大怒,莫悲愁,莫大惧,莫跳踉,莫多言,莫大笑,勿汲汲于所欲,勿涓涓忿恨,皆损寿命,若能不犯者,则得长生也。”(《备急千金要方• 道林养性》)。

隋代医家巢元方对导引养生之术有很高的造诣,在《养生导引》中,他强调意气并用,气随意行。导引时要做到“安心定神,调和气息,莫思余事,专意念气,徐徐漱醴泉……每引气,心念念送之。”运用导引,要注意选择时机,排除不稳定的情绪。

东晋的医学家葛洪在《抱朴子》中提出的摄生养气和节制情欲的养生之法,也具有心理卫生意义。他认为首先要起居有常,活动筋骨,注意营养,调节劳逸,使生理与心理机能正常运行。他说:“是心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调利筋骨,有偃仰之方;杜疾闲邪,有吞吐之术;流行荣卫,有补泻之法,节宣劳逸,有与夺之要。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内篇•极言》)

相比其他体育运动,健身气功尤其注重道德的自我约束和心理修炼,心理上要至虚至静,凝神于中,反观于心,着眼于发展人的内脏器官的生理功能,提高内在生命力。它使人在内心深处直觉到自己是自然和社会的一个有机细胞,潜心于理解和观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和个关系。

这种返观内心、注重内在体验、强调发展人的内脏器官,即由“内壮”而达“外壮”的独特养生方式构成了健身气功的独特思维特点。健身气功正是通过愉悦身心的形体锻炼,调节情志波动的导引入静,吐浊吸清的呼吸吐纳,调心养神,达到保养身心、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养生目的。

(文/祝京媛)

Image
中国健身气功协会版权所有  北京乾正隆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备案:京ICP备1500581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7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