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进入中国健身气功协会
Image
Image

论健身气功调息与低氧训练


编辑:2015-06-05 11:00:00

1984年11月14日,前苏联《劳动报》登载了《深呼吸有害健康》一文,其理由是过度换气,造成血中氧和二氧化碳比例失调,由于二氧化碳大量减少,会出现或加重各种痉挛性疾病。例如支气管哮喘、心绞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胃肠病等等。按照中医辨证,这些大多属于肝阳过旺的疾病。氧气的作用相当于中医所谓阳气,二氧化碳的作用,就相当于中医所谓阴气。按照中医的阴阳理论来看,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同等重要的。现代生理学也认为,大脑、心、肾等重要脏器,平均需百分之七的二氧化碳,只需百分之二的氧气,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到百分之一,氧气却多十倍。所以前苏联专家们提出,正常呼气后尽可能长时间地屏气,以超过一分钟为优,否则说明身体耐缺氧的适应能力很差。这与健身气功的调息十分相似,可见调息有助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并不完全是为了吐故纳新,吸氧吐碳。

前苏联母子健康保护研究所的教授们,还发明了“低氧疗法”。接受过治疗的患者,症状均有好转,不仅消除或减轻了剧痛,而且改善了睡眠,使脉搏和血压也恢复正常。他们还做了动物实验,接受过“低氧疗法”的小白鼠,对有害剌激的耐受能力都很强,用致命性放血和放射性射线处死,其生存率仍有百分之八十,而没有受过训练的小白鼠则全部死亡。

据说我国训练运动员的办法之一是带到青藏高原去,在低氧环境里锻炼适应能力和耐力,能显著提高运动员的素质和竞赛成绩。如果适当地运用健身气功的调息方法,人为地制造低氧环境,不但节约训练经费,而且避免了产生高原病的风险。

健身气功的调息方法丰富多彩,最常用的是五十年代流行的内养功停闭呼吸法,即呼气或吸气后,停闭几秒钟。爱好气功的朋友们都知道,这实际上是练古代“胎息”的一种方法。但是在气功古籍中,“胎息”被炒作得很神秘,而且存在一些误区,不科学地盲目练习,确实会产生类似高原病的风险。

顾名思义,“胎息”就是模拟胎儿内呼吸的一种调息方法,其实质并非不用口鼻呼吸,而是用心理暗示自己用毛孔呼吸、用脐呼吸或用丹田呼吸,以致好像不用口鼻呼吸。这是闭气训练的进一步锻炼,明代袁了凡在《摄生三要》一书中指出:“习闭气而吞之,名曰胎息”,“但知闭气,不知胎息无益也。”在《道藏》第十八册《诸真圣胎神用诀》中记载了二十九种胎息诀,如海蟾真人、玄葫真人、袁天纲、徐神公、于真人、抱朴子、亢仓子、黄帝胎息诀等等。

晋代医家葛洪在《抱朴子·释滞》中说:行气“其大要者,胎息而已。得胎息者,能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胞胎之中,则道成矣。”又曰:“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乃以口微吐之,吐之及引之,皆不欲令已耳闻其气出入之声,常令入多出少,以鸿毛著口鼻之上,吐气而鸿毛不动为候也,渐习转增其心数,久久可以至千,至千则老者更少,日还一日矣。”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调气法》中也说:“和神导气之道,当得密室,闭户安床暖席,枕高二寸半。正身仰卧,瞑目闭气于胸膈中,以鸿毛著鼻上而不动,经二百息,耳无所闻,目无所见,心无所思。”这也是对高度入静而自然出现“胎息”的一种描述。由此可见“胎息”,并非不可思义,并不是停止口鼻呼吸的内呼吸状态。实际上这是外观上难以分辨的极度深长而微弱的呼吸状态,可以与胎儿呼吸近似的比拟。否则就谈不上“阴以心数至一百二十”,以至三百息,一千息。因为一呼一吸方为一息。

许多实验和临床事实证明,练静功达到高度入静状态时,其新陈代谢明显地降低。有人在五例七次测验中发现,其代谢率较基础代谢平均低19%,最明显的一例低37%。还有资料表明,练松静功使耗氧量明显下降,血中乳酸含量也明显下降,这都与代谢水平降低有关。在这种气功态下,人们是完全可以耐受缺氧的。历史记载和当前气功锻炼的事实,都说明了人类可以通过气功锻炼来模仿龟、蛇、蟾等一类动物的冬眠状态,这时“胎息”和“避谷”都是必要和可能的。由气功调息锻炼,循序渐进地过度到胎息状态,这实际上是一种低氧训练,或曰“低氧疗法”。

“低氧疗法”能提高动物抵御恶劣环境的能力。据《千金方》记载:“胎息”和“止息”法能使人体润泽,面色光泽,耳目清明,食美力健,百病皆去,不但“疗万病大患”,而且使人“寒暑不能侵,万虿(各种毒虫)不能毒”。这些都不是虚谈,从高山地区居民多长寿来看,胎息所造成的低氧状态,可能对健康长寿有利。胚胎学家己经证实,胎儿的整个发育过程中,一直处于低氧状态,与海拔5000~5800米的高原缺氧环境相似,因此,用“胎息”来概括这种特殊的调息方法和气功状态,是很恰当的。我们只能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胎息这种比喻,绝不能把胎息说成是不用口鼻呼吸。否则会产生误解,以为人们可以停止后天的呼吸,而返回到先天的内呼吸,这可能引导初学气功者误入歧途,造成许多不良后果。

五十年代的医学杂志,就报导过一些“气功病”,有胸闷、憋气、胸膈痛、头晕头疼、幻觉以及精神失常、阳萎等等,其原因之一就是急于求成,过于控制呼吸,造成急性缺氧。在入静较差,代谢没有降低的情况下,缺氧会使大脑、心、肾等许多重要器官受到损害,破坏正常的功能,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恶果。在肯定胎息这种练功方法时,也必须同时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全面的评价,才能避免练功出偏差,而少走弯路。

避免偏差的主要办法就是顺其自然,循序渐进。对低氧环境,人体生理功能要有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否则就像海拔低的地区的人,突然到青藏高原,容易出现高原反应,患高原心脏病一样。藏族居民,所以能适应高原缺氧环境,是因为其血液中红细胞和血色素都较内地人高许多,携氧能力强。长久的气功椴练,也能剌激造血系统的机能,提高血色素和红细胞的数量,所以气功锻炼有功夫的人,总是满面红光。更主要的是高度入静状态,保护了大脑等重要器官,因此不会出现缺氧的病理改变。基于这一认识,就要求练功者不要急于求成,应按步就班地锻炼,先从自然呼吸开始,随着入静程度的加深,逐渐减少每分钟呼吸次数。当每分钟呼吸一次也不感到憋闷不适时,也就自然地会出现胎息状态了,这就是“功到自然成”,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经过长期锻炼而自然出现的“胎息”,才是对健康长寿有利的,对训练登山运动员、潜水员、宇航员、野外考察堪探工作者以及旅游者,预防高山反应、高山病等,也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Image
中国健身气功协会版权所有  北京乾正隆文化交流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备案:京ICP备1500581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745号